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即发现自己的设计出品很不稳定,如果面对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并多花了一些精力,你做的设计就要远高于那些花精力很少的小项目。这说明什么?说明你的重视程度和所投入的精力会严重影响你的设计水平。所以,假如你把每一个设计项目都当成是大项目、是一次练习的机会来对待,那么你一定会成长得很快。
道理说出来好像大家都懂,但事实上,人天生就是懒惰的,很多设计师在工作中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求快、求易,用套路化思维来做设计。比如:
例如,一个客户只提供了一些文案信息,一张产品图片,要求设计一张海报剃须刀海报,这时很多设计师就仅仅会把它当作是一件版式作品。把产品放大、把文案放在产品的一边,把标题放大,把卖点独立出来,填上一个干净的背景,然后就做完了。
简单清晰、主次分明、调性也与产品相符,看起来排版和配色都好像没什么问题,这应该符合设计需求了吧,设计师心想。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的设计能打动客户和消费者吗?会不会过于简单、常规了一点,如果大家都这么做设计,那如何形成差异化,如果你一直这样做设计,那如何进步?
所以,在动手之前你就要先确立目标,想一想这几个问题:
还是原来那些素材和文案,但我采用了一种时下比较流行、且符合产品调性的设计风格,机能风,在剃须刀行业,我暂且没见过使用这种风格的设计。
❶ 在形式上,借用了很多电路板的元素和轮廓来搭建机能风的基调;
❷ 在排版上也全部用机能元素进行分组、排列,视觉上更整体、更符合逻辑;
❸ 标题设计成了机能风的字体,其他文字使用了无衬线体,简洁而现代;
❹ 在色彩搭配上使用了黑色搭配荧光绿,科技感十足,且十分酷炫。
❺ 产品图片也进行了适当调色,使其融入整个大环境,并用一句文案将产品环绕,使其在视觉上不至于太单薄。
最终效果比起简单应付的方案是不是要好很多,而且做起来也更有意思一些。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样的设计客户很难接受吧,是的,但也没法确定客户就一定不能接受,毕竟这是一个电子产品,不是食品,也不是一张促销海报。客户是否能接受某一种风格不是绝对的,跟这个风格与品牌和产品调性的匹配度、跟该设计的目的和使用场合等因素息息相关。
所以,我觉得容易过稿的设计其实是那些既满足了客户的基本需求,但又超出了客户的期待一点点的设计(上面的案例可能超出得多了一点点,只做思路发散的案例展示)。
有一次,一位设计师在微信上问我有没有好用的设计网站,我说花瓣、站酷、behance、P站都不错,结果他们都不满意,然后说:这些网站里都是设计作品而已,意义不大,有没有设计模板网站?就像包图网、昵图网那样的。
我知道这样的设计师其实不少,特别是在小城市、小公司里很常见,我知道他们也有苦衷,因为老板或客户只求数量和速度,对质量则要求不高。但我还是建议设计师别套模板,原因有这么几个:
❶ 很多设计网站提供的设计源文件并不允许商用,想要商用得另付钱,所以你没有购买版权,那么就属于盗用,有可能会引发版权纠纷,而且这么做也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
❷大部分设计模板的同质化很严重,质量普遍不高,一次两次这么做也许可以过稿,多用几次就很难了。
❸ 如果长期通过套模板来做设计,很容易养成思维上和执行上的惰性,一离开模板就会无从下手,那还算哪门子设计师?这活只要学会一两个设计软件的基础知识,谁都能干。
做设计找参考是常规操作,甭管是新人还是大神都会这么做,所以,找参考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参考的意义,以及如何使用参考?如果找参考就是为了照着它一模一样地抄袭、照搬,完全按照别人的形式改改文案、换一下产品等,这是不可取的。
有很多设计师觉一旦离开参考就不会做设计了,主要原因就是:
试问哪个作家不爱看书,哪个导演不爱看电影,哪个写歌的不爱听歌啊,积累得越多,灵感和手段就越丰富。所以设计师一定要养成多看、多整理的习惯,大量阅读优秀的设计作品,然后将他们按照品类、设计调性、设计风格、设计形式、创意手法、色彩搭配等方式进行分类,并分析、总结这些作品的特点。
既要找参考,又要避免抄袭,还要保证效果不错,老实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很多设计刚开始也会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刻意去避免与参考太一致,但最终效果比参考会差很多。
所以,上级或者客户会让设计师直接照着参考来就好,这其实这也不是他们的本意,只是他们或许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以保证快速得到最终效果为目的。但你要知道,上级和客户可以只对结果负责,而你,除了对结果负责以外,还要对自己负责。
❶ 不要对着一件作品抄,可以综合几件作品的优点。别以为这就是抄一件作品和抄几件作品的区别,俗话说:创新都是旧元素的新组合,能综合几件作品的优点结合出一件全新的优秀作品,并没有想象的容易,效果好不好,跟你选择的作品、结合的方式有很大关系,这里面发挥的空间仍然很大。
例如,上图是葱爷设计的一张海报,其形式为用一个心形符号把画面分割成好几层,这个形式其实是借鉴了下图这张“猫头”乐高海报。
❷ 找准参考的精髓,即这件作品之所以好、之所以特别的关键所在,然后透过表面看本质,借用参考的神而不是形。毕加索说过:好的艺术家模仿皮毛,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魂。
比如在上图的海报中,设计的表象是:3D风格、是把支付宝搜索框空间化和场景化、是居中构图等,如果把这些当作设计的重点,那么很容易造成抄袭。
而我觉得在这些表象之下,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于搜索框是一个狭长的符号,在视觉上就跟大部分的圆形、矩形、三角形符号区别开了;另外,狭长的图形符号其实不太好应用,会受很多限制,很难做出大气的感。该海报的解决方案是把符号场景化,但并没有局限在符号里做场景,而是把整个版面当作一个大场景,然后把符号作为其中的一个核心场景,这样的画面视觉才会更大气、更丰富。
所以,在上图的海报中,我也设计了一个更狭长的图形符号:播放进度条。我也没有刻意把进度条符号做成可以容纳场景的立体空间,因为这个符号不适合这么处理,而是把该图形符号做成了一个平台,然后在上面呈现主要元素,再往四周将场景进行扩散,当然,视觉焦点仍是画面中间的主体部分。
成长的过程不是一条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而徐徐上升的斜线,如果不做针对性地练习、不对自己提出高的要求、不时刻突破自己,那么,这条线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平的,甚至以后一直都是平的。
不要应付、不要套模板、不要抄袭,否则,一开始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