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师如何写简历,本篇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讲解,先看下详细的目录:

希望能为你今后的求职提供帮助。

很多人认为求职就是把简历投递出去,然后就一直等待回复。虽然说这样并无过错,但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好。

1.1 熟悉应聘流程

如果你不是职场新人,现在回想一想,应聘的具体流程有哪些?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熟悉应聘流程对于我们的求职来说是有帮助的。

比如当你被淘汰时,大致能判断出自己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方便为日后求职做出及时调整,以及有助于我们准备接下来的个人简历。

1.2 自我评估

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求职本身就是双向选择,跟相亲一样,两情相悦才有可能继续发展。

目前的求职、招聘前期,是以互联网沟通交流为主。公司会把在招职位岗位职责、任职要求、福利待遇等等在招聘APP上展示,而作为求职者则需要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自己是否与匹配,从而决定要不要投简历。

所以你首先要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知,不然的话你又如何在简历、面试环节更好的展示自己呢?

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估:

我擅长什么?我有哪些能力?我对目前对工作要求是什么?我认为自己的未来五年内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只有想明白这些,你才能准备好接下来的个人简历。

1.3 筛选工作的重要性

可能很多人会用到简历一件投递这个功能,首先我不反对使用这个功能,但我不建议大家依赖,甚至是打开招聘软件就是全选、一键投递,然后等待回复。

因为沟通、面试也有时间成本,求职并不是面试次数越多就越好,不符合心理预期的工作,再多的沟通、面试都无济于事,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

所以投递简历之前,筛选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做到精准投递,少做无用功。

另一方面筛选的过程你会接触到很多信息,比如在期望薪资内,这些公司对设计师的普遍要求是什么?他们都看重哪些能力?自己简历中是否有所体现?该做怎样的调整?等等。

简历直接决定了公司对你接下来的动作,也是你求职中重要的先决条件,有很多设计师都会在简历环节出问题,即使工作多年的人,有时写简历也会让人很头疼,更何况是刚入行的!

简历不是随随便便把个人信息、期望薪资、联系方式放上就大功告成了。其实做好简历也是一门学问。

2.1 简历给谁看

在做个人简历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你的个人简历是让谁看的?

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我让大家先“熟悉应聘流程”的原因,从应聘流程图中我们能看到,真正导致不被录用的环节有三个:人事评估、负责人评估和综合评审。(体检、背调这些属于无法快速改变的因素)

这三个环节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也就是说接触你简历的第一人是公司HR,同时她也有否决权。

在招聘的旺季时,一个职位的招聘也许会收到10份、20份、甚至上百分的简历投递,这么多简历是不会直接都给到部门负责人,而是会先让HR进行初步筛选。

这也就是意味着你的简历首先要让HR看懂,通过查看你的简历信息有个初步的判断:你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能力?能做哪些事?与公司目前招聘的职匹配度如何?从而决定这份简历的去留与否。

由于设计师身份的特殊性,一般投递简历时都会包含两份内容:一份电子版个人简历和一份作品集。

电子版个人简历是给HR看的,当HR认为简历合适后,会把你的个人简历和作品集发到部门负责人那里,经部门负责人的评估之后,再把意见反馈给HR,整体感觉不错的话,才会进项下一步的面试环节。

如果你连HR这一关都过不了,即便你的作品集再厉害,也是有力使不出。

2.2 简历的格式及命名

我见过很多设计求职者,在给HR发电子版简历的时候竟然是一张JPG或PNG格式的图片,因为图片对于设计师来说更好发挥。

即便如此,我依然不建议大家用图片形式,因为在这种格式下你的个人信息是无法被复制的。

想一想如果HR要把你的个人信息录入到公司系统、或做人才储备时,每个字都要一个一个的敲,是种什么感觉?

所以我建议个人简历尽量保存为Word、PDF格式,一方面这两种格式稳定,不会出现乱码、板面错位等问题;另一方面是信息可复制。

说完格式,下面再来说说命名。这也是很多人容易出错的地方,像“个人简历”这样的命名是最让人头疼的,几十份简历不点进去都不知道谁是谁。

所以我建议大家简历命名格式:应聘职位+工作年限+姓名,不管是HR还是部门负责人看到都是一目了然,给人的感觉也很专业。

 

2.3 简历的包装及篇幅

在设计中我们常说“少即是多”,越是复杂的设计,获取信息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越多,越不利于信息的传达。对于个人简历同样如此。

不要受制于设计师的身份,设计感、个性、新颖这些在简历中没什么用,不会因此提高面试几率,反而会因为形式复杂,致使HR不能及时看到重要信息而增加被刷掉的概率,得不偿失。

所以内容才是王道,简历无需过渡包装,简洁直观就行。

关于简历的篇幅,原则上来说:Word或PDF一页足够,打印出来刚好在一张A4纸上能完全展示。也方便HR快速的浏览并判断你与在招职位的匹配度,从而决定下一步的动作。

可能很多人会说,我太厉害了,一页根本就展示不完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在内容上学会做取舍、叙述上精炼,正常情况一页内容足够。

我上面提到说简历尽量保持一页原则,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可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对于工作经验丰富的职场人来说,就需要在内容上做一定的取舍。

我们先从简历的核心内容上做规划,也就是一定要有的项。

3.1 个人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联系方式、婚姻状况、工作年限等等,这些都属于个人基本信息范畴内的。

也许很多人不会把基本信息看的那么重要,认为无非就是将个人信息如实的写在简历上,没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但在现实求职中,往往一些基本信息就足以让HR一票否决。
比如工作年限,公司要求工作年限3年及以上,而你的基本信息中写着是1年工作经验,这就存在被一票否决的可能。即便你作品集的确优秀,也是有力使不出。
婚姻状况也是如此,虽然男女平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来了,但依然还是会有公司不太愿意招已婚未育的女性,这对职场女性来说确实不友好,可现实中这就是事实。如果你感觉目前的婚姻状况对你求职有帮助,就写上;没有的话,就别写了。
所以你可以根据岗位要求,除了必须要填写的信息外(比如:姓名、性别、联系方式),尽量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来写。尽可能的降低被HR一票否决的几率,这样才能发挥你作品集的优势。
3.2 教育背景
这个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内容包含:毕业院校、时间、学历、专业,根据自己实际的教育经历倒叙来写即可。很多公司在招聘时会有学历或专业的要求,比如:本科学历、视觉传达专业。
这个模块对于应届毕业生和工作3年内的求职者来说相对重要一些,因为HR对于这类人群的评判维度相对来说少一些,所以对招聘结果的影响就更大一些。但如果你已经有很丰富的从业经验、成熟的项目作品,那么教育背景对招聘结果影响就会小一些。
3.3 四个切入点写好工作经历
关于工作经历,主要包括:工作时间、公司名称、工作内容、设计项目、工作职责等等,这个模块是HR评判你与岗位匹配度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但也是出问题最多的。
首先明确一点,工作经历要倒叙来写,因为对于招聘者来说,他们会更看重你近期的工作经历。比如:2021年找工作,很少会有人在意你2010年做了什么。
在我过往参与的招聘中,总是能看到很多人把其他模块写的特别多,但工作经历一带而过。
如果你在圈内很有影响力、或者是你之前在阿里、腾讯、华为、小米等等这样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工作,那么HR可能看到公司名字就会邀请你来面试。
可现实中这类人并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在中、小、微公司工作,所以工作内容对于你的加持有很重要了。
我个人认为,工作经历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即工作职责+工作内容+重点项目+最终结果。运用到实际种是这样的:
 
下面看个例子:
 
岗位职责(角色):负责店铺视觉设计。
工作内容(能力):包括风格把控、创意表现、及日常和活动专题相关设计工作。
重点项目(具体):通过对竞品数据分析、结合产品特点,对店铺重点产品详情页优化再设计。
最终结果(价值):优化后的产品支付转化率从4%提升至7%,页面停留时间提升90%,跳失率明显降低,新版详情整体视觉创意及模块规划更加合理流畅。
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历,那就写点大学时期参与的活动、培训、短期的工作经历等等
既然是非必要信息,说明就是放也可以,不放也可以。那么这时候我们就要做信息展示上的取舍了。
4.1 信息筛选
在简历制作中只需要保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对你目前的求职有帮助的信息可以保留,否则就果断别放了。我们不能决定是否会有面试机会,那我们就尽量减少被刷掉的几率吧。
比如说获得的荣誉和奖项,像站酷推荐设计师、Behance推荐设计师、致设计年度十强设计师等等这些比较权威的荣誉。
像兴趣爱好、特长、政治面貌、自我评价等等这些信息,也属于可有可无的内容,除非你是应届毕业生或是确实没什么要展示的了,否则放上也没太大意义。
还有个人头像,如果你对自己的长相很有自信的话,可以放。不然就别放了,因为真的会有HR因为你的头像把你刷掉。
4.2 学会做减法
毕竟简历内容有限,一些跟求职工作没什么关联性的信息,或者起不到任何辅助作用的内容,就要学会做减法。
比如很多人喜欢用百分比或者图标展示技能熟练度,比如:PS能力80%、AI能力60%、C4D能力70%等等,这没有任何意义,HR不明白什么意思,部门负责人也不会看。
所以说设计师一定想清楚是HR最先接触到你的简历,电子版简历对于HR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要让HR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能力?能做哪些事?跟在招职位匹配度如何?等等
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站内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由网站会员上传而来,UI社不具备此内容的版权。由于将本站资源用于商业用途而引起的纠纷,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合作!联系邮箱:Uishe#qq.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