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设计入门系列第三篇

Image title

心理学在用户体验设计中占不小的比重。通过预判、理解用户的行为能有效的帮助用户实现目标。为了帮助你更好的理解用户的感受,我将介绍一些我认为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并提供他们的示例。先从冯雷斯托夫效应开始

 

冯雷斯托夫效应

冯雷斯托夫效应又叫隔离效应,指的是在一堆相似的物品中,最特殊的那个最容易被记住。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Call-to-Actions(CTA)看起来不同于站点或应用程序上的其他操作按钮的主要原因!

Image title

我们希望用户能够区分简单的操作按钮和CTA,以便他们清楚地了解CTA的作用,同时在使用应用程序或网站的过程中记住它。

 

当有多个类似的对象在一起时,最容易被记住的是与众不同的那个。

 

序列位置效应

序列位置效应指的是用户最容易记住序列中的第一项与最后一项。

Image title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应用放弃了面包屑菜单而选择顶部与底部导航栏,将重要的用户操作放在左右两侧。图片上展示了几个流行的iOS端应用。他们都将“主页“与”我的“放到了底部导航栏的左右两端,这遵循了序列位置效应。

 

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指的是一个人在工作记忆中所消耗的全部脑力。简单来将就是完成一项特定任务所需要的思考量。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内在认知负荷

2、 外在认知负荷

3、 关联认知负荷

百度链接:认知负荷

我将简单讲下内在与关联认知负荷,他们在UX设计中经常用到。

 

内在认知负荷

内部认知负荷指由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本身的难度产生的认知负荷,无法因为教学设计的优化而降低,它与学习者的先验知 识和学习材料或任务的复杂性有关。

Ps:这段话直译后自己也不太理解,所以找了相近的解释。

原文:Intrinsic cognitive load is the difficulty associated with a specific instructional topic. It’s the main reason micro-copy and copy play a huge role in a good user experience.

比如,当用户进入应用的缺省页时我们不希望他停留在这里,而是希望他能继续操作。那么用来提醒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的文案(图/文)应当简洁、易懂、便捷。

Image title

 

关联认知负荷

是指与促进图式构建和图式自动化过程相关的负荷。描述了一种思维模式,它组织信息的类别及其之间的任何关系。

我们使用设计模式的原因之一是,它们是我们在默认情况下编程要做的事情,因此,如果用户能够从他们已经理解的东西中将其识别为模式,那么用户就可以更容易地识别和学习新的内容。

说人话:如果认知任务要求低,使得学习者有充分的认知资源可用,这是就可以投入额外的一些认知资源来促进图式的构建。这种在建构图式时不是必须但是投入后有利于图式建构的认知负荷就是关联认知负荷。如,学生听课时做笔记,尽管这增加了认知负荷,但他能促进学习;老师讲课时补充例子,这些例子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但有助于概念、原理的理解。

Ps:可以参考袁腾飞老师的讲课模式。

如果用户能够从他们所理解的事物中识别出模式,那么他们就更容易学习新的东西。

 

希克定律

希尔定律与格式塔定律一样是很常见的设计原则。理解与实践也非常简单。具体表现为一个人做决定所花费的时间与他(她)可选的数量有关。可选择的数量越多,花费的时间越久(会以对数级增长)。

列表的例子能很好的解释希尔定律:

Image title

 

亲近原则

亲近原则是格式塔法则的一部分,指的是相邻或者临近的物体往往被看成是一组。

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可以很容易地将接近物体联系起来。这是天生的,人类会自然的将事物组织在一起。

Image title

在上面的示例中,有72个圆。我们根据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识别成组的圆。

直截了当地说,我们还发现在图像的左侧有一组36个圆,在图像的右侧有3组12个圆。

我相信这个例子清楚地表明,在设计UI时需要对事物进行分组,以及在将事物组合在一起时保持谨慎的重要性,因为用户可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补充:格式塔原则

硬广:烦请喜欢的朋友去我的个站UxBooks逛一下,以便更快的被搜索引擎收录。


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站内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由网站会员上传而来,UI社不具备此内容的版权。由于将本站资源用于商业用途而引起的纠纷,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合作!联系邮箱:Uishe#qq.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