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分享 04 期— 用户体系
用户体系的前世今生
最早 (1793 年美国)的用户体系,这个体系,非常简单粗暴的把用户分成了三种:
潜客:尚未购买,但可能购买的人群
买家:发生过购买行为的用户
常客:经常发生购买行为的用户
那么,互联网什么时候用户体系开始被重视了呢?
大概是从增值服务与端游开始(盛大)
我理解的用户体系应该是由几块组成的:
01 注册登录
手机号注册登录,可用第三方帐号比如微信、QQ、微博登录
02 级别区分
记录用户使用习惯可把用户分为新用户、普通用户、活跃用户、核心用户等
03 积分等级
a、新手任务(注册完善个人信息)
b、日常任务(签到)
c、主线任务:有直播(直播平台)、上传作品(K歌软件)、运动(健身平台)
04 粉丝社区
建立论坛生活圈
05 家庭圈
区分管理员和普通使用用户,管理员解除绑定设备,该家庭圈的用户均解除,新用户绑定需要管理员授权才可加入家庭圈
06 第三方应用
与第三方应用合作,需要授权,如在设备端登录第三方应用帐号(爱奇艺会员),使用爱奇艺 APP 扫码登录,手机显示是否授权
为什么要建立用户体系?
作为一种激励方式,提升用户的主动活跃
比如QQ等级可以促进大家每天挂机俩小时,迅雷等级可以刺激不断的下载行为,淘宝会员等级可以对消费行为产生激励。本质上QQ的在线行为,迅雷的下载行为,淘宝的消费行为属于不同产品的活跃行为。
增强用户的粘性,用户在网站等级的提升,实际是用户的情感积淀。当同类竞争者出现时,情感投入也会成为挽留用户的因素。
让登录更简单,让用户更方便
通过某一个唯一信息将同一个人的不同账号关联起来进行管理,他们公用同一个秘钥,通过这个唯一信息可以登录任何一个产品。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用户的记忆负担,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出错(比如手机号+验证码登录)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