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研究设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感觉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让自己平时的设计更有支撑,输出一些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前言
用户体验一直是互联网产品的核心话题,在设计中,任何基于技术进步与风格演变的设计都会更新换代,唯一洞察人性的设计才能永不过时,经得起考验。那么设计背后的用户心理学动机是怎样呢?用户在浏览产品时,是如何观察?怎样思考?用户作出决策前在思考什么?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藏在用户背后的心理学知识。
设计心理学知识涉及内容比较多,这次分为上下两篇文章来介绍,这次先谈谈下列前五点,后面五点下篇来讲。
用户如何观察?
周边视觉与中央视觉
中央凹是视网膜后面的一个小凹陷,它可以让我们看到高度清晰和详细的图像,所以中央凹及中央视觉,大脑中有一半是在处理来自中央视觉的信息。视野剩余部分就是周边视觉,周边视觉覆盖着更广阔的视野。
-
周边视觉决定中央视觉观察的位置,周边视觉起决定性作用
-
为了快速抓住用户注意力,可以考虑在用户周边视野中使用带有情绪的设计,因为周边视觉可以感知危险并更快地处理各种情绪
-
周边视觉就像低分辨率像图像,因为视觉是模糊的,所以设计内容的外边图像需简化处理,在移动端设计中,可以在作品中扩展更多细节内容,在Web端设计中,应简化设计,减少一些视觉内容。
因为周边视觉决定着中央视觉接下来会看向的地方,所以有必要留意中央视觉注视页面的同时,人们的周边视觉会看到的内容,周边视野绝不仅仅是可以留白无用的空间。
-
面部表情胜过于注视方向
图形箭头 < 注视方向 < 积极情绪图案
视觉影响
-
人们瞬间可以完成对一件设计作品的判断,所以在保证设计作品可以快速给用户带来视觉吸引力。
-
图像的复杂程度是影响人们判断设计视觉影响力的重要变量
如果目标受众为男性,那么要减少颜色使用的种类
如果目标受众为女性,那么要降低作品中信息图表的复杂程度,并减少使用文本数量。
-
用户主观认为的主视图其实是偏俯视的侧视图,而不是标准的正视图,如下图,像咖啡杯和桌子,也是因为这个方向的图案可以展示更多的产品信息,识别性更强,所以我们在绘制icon时,可以尽量选择偏俯视的侧视图方向,与用户的默认认知所符合,同样也减少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用户怎么思考,记忆?
减少用户记忆
我们的短期记忆是有限的,数量有限、时间有限、易受干扰。因此,不要让用户在不同位置间迁移信息,比如在某页读取文字或数字,然后再输入到另一页上,iOS12的自动填充验证码功能完美诠释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减轻了用户的记忆负担。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神奇的数字7”的理论(米勒定律),即人一次能记住7加减2项事务或信息。但这一理论实际上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不少科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那个“神奇的数字”其实是4。如果人能够注意力集中,其处理信息的过程也不受干扰,那么其工作记忆中能保存3-4项事务。因此我们在给用户展示信息时,尽可能限制在4以内,合理利用分类与归纳减少信息数量。
例如:支付宝顶部常用功能入口,只展示了常用的四个功能入口,方便用户记忆功能,突出最常用的功能入口,避免过多的入口信息对用户造成记忆困扰。
重复可以强化记忆
-
我们在应用中使用相同的控件规范,减少用户的记忆点,减少学习成本。
-
明确用户在应用中最常用的重要功能,然后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图标、按钮与位置,来强化用户的记忆点
例如闹钟界面,我们是不是在早上起床时,有时都没有睁开眼睛,就可以轻松的把闹钟按掉,这种就是久而久之我们形成的操作记忆点。
还有微信支付的功能,我们在养成习惯性操作之后,在付款时就可以不经思考的打开付款界面,这就是强化记忆之后形成的操作。
人们总是选择最明亮的事物
-
如果想要用户在界面中选择你希望让他们选择的商品或功能,那么就应该让这个商品在视觉上更加显著。
例如微信读书发现页面,整个页面都是白色背景卡片式列表布局,突然在中间出现一张蓝色背景卡片,用户一定会关注到这个变化,因为在整个页面中蓝色卡片模块是整个页面最明亮的部分,支付宝取消付款时出现的弹窗也是一样的道理,在我们点击取消时,会有弹窗提醒是否取消付款,继续付款的按钮一定比取消按钮更明亮,简言之,在界面中如果你想要让用户选择这个模块或功能一定是让这个功能的层级更高,在页面更突出,使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板块。
信心引发决定
-
在多量信息的处理时,尽量进行信息分块;随着任务流程的积累,要为用户提供视觉反馈,坚定用户继续操作的信心。
-
让用户动起来,很有可能引发用户做出决策,通过一系列小的操作行为来让用户更快的作出最终的更大的决策。
例如签到页面,每在一个签到时间段,就会提示给用户进行激励反馈,在积累到不同的时间段后奖励会有升级,可以预先让用户感知到目标,增强用户的行动力。
让用户动起来,例如苹果官网,在购买iphone时还提供了其余的功能选项,例如观看主题演讲、观看影片、选择外观…在用户没有进行购买操作行为之前,并不是让用户停滞在当前页面,而是有其余的功能选项,通过这一系列小的操作引发用户之后的购买行为。
好奇心驱使行动
-
不可预知性驱动人不断行动信息推送或者信息展示时,给予用户少量信息,并未用户提供找寻信息的途径,可以诱发用户去找寻更多信息,同时信息的推送和展现时机不可预测,用户越容易沉溺于找寻信息。
希克定律
-
希克定律 — 原称希克海曼定律(Hick Hymalrs 1aw),是一种心理物理学定律。一个人所面临的选择越多,做出选择所花的时间就越多,当面临选择的数量增加,做出决定的时间也会跟着增加。
对于用户来说,可选择的越多越好,但是对于设计者来说,让用户拥有过多的选择时,会使用户更难做出决定,有时会因为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定,进而流失。比如:上班时问同事,你今天中午吃什么,在万千的选择当中,一定会犹豫很久,迟迟无法决定,但是你如果问今天中午吃面条还是沙拉,那同事一定会立刻给出答案。
还有小米的遥控器和旧版的遥控器对比,在我们对于两者都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我们要在遥控上操作关机或者音量加减的操作时,哪一个更容易操作,显而易见,一定是小米这款遥控器,这就是选择数量导致的。
用户的动机?
越接近目标越容易被激励
-
用户在完成一个任务系统时,当他越接近目标时会更加有动力去完成,在接近目标时,放弃产生的成本也会使用户产生犹豫,所以在设计时,可以考虑设计一个进展的假象,让用户感觉离目标更近了,促使用户完成任务。
越少的竞争力可以激发动力
-
当竞争者越少时,用户更有竞争的动力。适当地制造少量竞争的现象有利于用户完成任务,但需要注意适量,一旦竞争人数超过自己可能胜出的可能性时,用户的参与度会大大减少。
如下图,当中奖用户比例一样的前提下,用户看到的参与人数更多时会大大减少用户的参与程度,人数越多时,带给用户的心理压力就越大,便会减少用户的参与度。
故事如何影响人?
故事让大脑更活跃
故事能够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模拟,大脑对故事的反应就好像我们正在故事中经历着这一切一样。
这就是说,你在听故事的时候实际上会使用大脑更多的区域。而且,因为你在大脑中对事件会有更为丰富的体验,所以你会更加享受这种经历,会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信息,并且记忆也会更加长久。
故事可以集中人的注意力
如果你想让受众采纳你的方案或设计,那么就应该把你的故事板当成一个故事,在其中加入冲突来抓住并保持观众对故事板的注意。在故事板中,你要向观众呈现目标用户所遇到的问题、风险或者他们的希望,以快速地提升故事的紧张气氛。然后,再用你的设计来消解观众心里集聚起来的紧张。
自我故事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用户对于自己是谁,自己在意什么,都会有某种自我认知,所以人们喜欢与自己的自我故事保持一致。比如,一个用户觉得自己是忠实的苹果用户,那么即使有人给他推荐安卓手机时,他也不会为此买单,自我故事会对人们的决策与行为产生强有利的影响。
改变自我故事的几小步(免费试用与低价订购)
如果人们总想着与自我故事保持一致,那么我们怎样让用户做出一些改变,让用户做出一些与自我故事不相符的事情呢。
如果你想让用户采取一个与自我故事不一致的行为,那么应该让他们先采取一个非常小的行为,让用户在一段时间内免费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这可能就会成为一个让他们改变自我故事的一个小裂缝,以便引导用户慢慢走向一个新的自我故事。
人们一旦作出一个与其自我故事不一致的决定,就会在潜意识中觉得不自在。这时,他们会寻找新的自我故事来解释他们的行为。通过让用户完成一系列小的动作,可以让用户更容易地过渡到一个新的自我故事中去。
公开行为会让自我故事更坚定(如:调查问卷、评论、向好友推荐)
人们接受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行为越公开,他们的自我故事就会越坚定——这样的自我故事对他们当前和未来行为的影响也就越大。即便是填写一份无记名的问卷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现身说法、向别人推荐或者写一份在线发布的评论则更加强烈地表明了人们对其的青睐。
评论作为社会认可的一种形式,它能对他人产生影响。但是,评论作为一种认可的形式也会对评论者本身产生影响。如果人们写的是好评,他们就会想着要保持一种连贯性,这就意味着他们会采取更多行动与产品进行互动。如果你想要用户接受你的品牌、公司或产品,那么你就一定要保证给你的目标用户一个写评论的机会。
参考文献:
苏珊·魏因申克【美】.设计师要懂心理学2[M].上海: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