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创作有多难?
策划、脚本、拍摄、剪辑……
如果可以像画原型一样做视频是不是挺爽的?!
这就是【来画】一直在做的事!
那来画究竟是什么呢?先说几个关键句:
全球领先的在线视频协同创作平台
继 Google 后,全球第二家掌握手绘动画路径识别能力的技术驱动型互联网公司
可以像做PPT一样做出创意短视频
新华社战略合作伙伴
……
是不是更好奇了~
简而言之,他们是一家致力于提升视频制作的效率、有实力、有创意的在线动画视频制作平台。
为了让刀友们更能深入地了解,我们今天邀请到了来画产品总监,与我们一起聊聊关于来画、关于视频创作、关于产品设计、关于用户体验的那些事。
来画视频产品总监 张培森
关于来画
来画视频成立于 2015 年 7 月,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在线视频协同创作平台。
更是继 Google 后,全球第二家掌握手绘动画路径识别能力的技术驱动型互联网公司。
作为一个在线动画视频制作平台,它希望用户像做 PPT 一样做短视频,只需简单的模块化操作、拖拽与编辑,就能轻松将图文、视频、音乐、动图、手势等素材完美结合。
来画智能绘图
模版跟素材广场一样丰富,充分满足用户的常规需求。
什么企业宣传、产品介绍、快闪文字、科普讲解、教育培训、年会颁奖,用来画统统可以轻松搞定。
来画模板中心
来画的产品设计之路
视频类产品包括很多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其产品侧重点和设计思路都会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短视频社交产品(如抖音),重点在于视频社区的建立维护以及自定义推荐的精准定位;视频平台类产品(如爱奇艺、bilibili等),重点在于抢占更丰富的视频资源、优化观看体验及搭建完善的会员积分体系;视频工具类产品(如一闪、剪映等),重点在于其工具性能(创作、拍摄、剪辑、特效)的独特性及易用性,以及对工具使用场景的拓展或深耕,根据每款产品的目标定位有所不同。
来画视频跟它们都不一样,我们是一款动画短视频创作工具产品。
是基于海量模板与素材资源的支撑下,所以我们在产品设计上有三个侧重点:
1、提升工具性能,借助更便捷的操作体验降低动画制作门槛,使零基础产出动画视频成为可能;
2、深挖视频协同创作场景,通过协同编辑视频、视频审核导出等功能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
3、拓展工具应用场景,不局限于视频生产,在视频后期制作(如剪辑合并、配乐配音、添加字幕、格式转换等)上也能够提供工具服务,搭建一站式便捷视频创作平台。
当然这三个侧重点,都是围绕我们最初设立并明确好的目标:
-
“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前者为“商业目标”,是确定产品总体方向和制定每一项功能成功指标的重要标准;后者为“用户需求”,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用户研究、功能规划、交互体验设计。
两者相辅相成,脱离了用户需求的商业目标不可能达成,而脱离了商业目标仅追求于满足用户需求,则容易导致产品设计低效混乱。
众所周知,做产品是很难的,但最难的还是在产品体验和商业盈利目标中寻找平衡点(墨墨姐有话说:这点大乐哥也提到过)。
至于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我认为没有产品功能谈不上用户体验。
因此,我们做产品时,最先关注的是产品能否满足用户需求,满足才能解决获客转化问题,从而达到商业盈利目标;用户体验则更多地主要影响留存率,假如竞品有相同功能,那么用户体验较好的则能够留住更多的用户。
所以,相对于新用户,满足产品功能更重要,而老用户在满足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友好的用户体验将锦上添花。
来画一键导入PPT
再从这一点,引申一下,可以再来谈谈如何判断产品功能是否能够达到我们的商业目标。
在产品项目前期,我们会根据商业目标制定成功指标并进行数据埋点。在功能上线之后,再通过埋点返回的数据反馈评估本次功能开发是否成功。
另外,也会不定时通过问卷的形式、用户调研方式收集用户反馈。
来画企业协作
没有绝对完美的产品,只有不断接近完美的产品。
我们对产品的调整,一方面是基于刚说的,产品功能的数据表现、用户指标、业务指标等维度做数据分析挖掘产品需求和用户调研、社群、客服等渠道收集实际用户反馈;还有一方面就老板、市场运营营销侧的需求输出以及基于业务目标,来拆解的产品指标。
来画与墨刀
目前,我们研发团队的人员组成包括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
每一个岗位都有很清晰的职责划分,我们保持清晰、及时、高效的沟通,并且大家对当下研发任务和长远目标拥有一致认同和共同使命感。
在团队内,产品经理负责产品定义及功能规划,输出功能需求文档,交互设计师在功能需求明确之后,从用户体验层面出发梳理出完善的交互设计方案,由产品经理统一输出原型图,视觉设计师根据原型输出视觉设计图,交付至工程师进行功能开发,最后提测阶段由测试工程师负责测试验收。
这样的分工非常清晰明确,确保了研发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有明确的负责人与对接人,准确定义每个阶段的里程碑。
来画免费商用字体
但是,我们在产品设计协作上,还是遇到了这些问题:
1、产品原型文件在不同的管理空间之间不可迁移;
2、产品原型文件无法开放给团队外的人短暂进入编辑;
3、不同的成员在产品原型中编辑内容,没有编辑更新记录可查看。
这些问题也是我们最终选择墨刀作为团队内部产品设计协作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墨刀还有一些很明显的优势:
1.界面简约清晰、支持云端编辑,随时随地开启创作;
2.支持多人实时协同编辑项目,需求输出高效无障碍;
3.强大的多终端设备演示及在线分享功能,项目交接沟通流畅;
4.内置丰富智能模板库、组件库、图标库,即拖即用,告别繁琐的组件设计及导入,原型创作效率高;
5.企业项目管理结构清晰,权限配置灵活,数据安全有保障。
来画产品设计界面图
老实说,墨刀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团队项目管理及产品协作需求,而且还能让企业能够轻松掌控项目进度,安全管理企业资源数据。
并且,本身作为一款在线原型设计软件,简单又易用,支持云端实时存储,实时预览,一键分享,及多人协作功能,让产品团队快速高效地完成产品原型和交互设计,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打破沟通壁垒,降低项目风险。
来画产品设计界面图
墨刀的多状态功能和母版功能,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点。
前者可以同一页面的多个交互状态在一个页面内设计完成,并实现较为自然的交互效果;后者则可以将同一产品原型中常用的模块组合为母版,在多个页面使用时统一调用,修改同步非常方便。
来画产品设计界面图
现在我们团队中有 7 人在使用墨刀产品,主要是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产品运营,主要用法是:
产品经理使用墨刀工具输出产品需求的架构及基础线框图;
交互设计师使用墨刀工具来产出原型交互细节;
产品运营同事一般会使用墨刀来输出活动页面需求。
来画产品设计界面图
福利一刻
再分享一个个人学习心得。
我认为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是在对业务模型和商业模式拥有足够洞察的基础上,那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收益最大化的能力,并学习,提高核心竞争力就相当重要了。
我的方法是:
1、善于倾听不一样声音,结交优秀的产品经理,他们学习,了解这个行业产品技术发展趋势,产品形态,商业模式。
2、定期解读行业报告、解决方案,构建深层的行业研究及商业模型的能力。
3、大量阅读产品、市场、营销类的咨询与书籍,并做分享及输出,形成系统思考及创新的能力。
4、每天记录思考并定期复盘,系统性地做输出总结。
5、自学技术,例如python、sql、tableau等开发技能,便于做产品侧的调研及数据分析。
产品之路长且艰难险阻,唯有学习自省才能不断前进。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啦,欢迎刀友们在评论区与我一起讨论产品~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