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跟我一样,手机经常会收到各种App 的推送通知?如果是用户触发的通知,如微信上有人找我,微博上有人给我私信,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可是有些App 的通知,真的就有点让人看不懂了 。
例如,过年过节给我发来的“祝福”。
还有,各种“毒鸡汤”。
真的很可惜,这些App 都没有好好地开发推送通知功能。不仅没什么用,还略伤感情。造成的结果,肯定是大部分用户禁止这个App 再发送推送通知。
其实,如果我们用心做的话,“推送通知”是可以让用户非常喜欢的。下面,我就来给你讲讲,硅谷流行的移动推送通知产品方案吧。
硅谷程序员的一天
作为例子,我就以我自己典型的一天,来给你讲讲这些国外App 的移动推送吧。早上9 点,起床,新的一天开始了!就在我刷牙的时候,手机收到了一条推送。
我每天早上都有听歌的习惯,这是潘多拉音乐App根据我之前的听歌的口味,给我推荐周杰伦的专辑呢!好的,我顺势点击了通知,音乐App 启动了,而手机也自动连上了家里的蓝牙音箱。伴随音乐,心情舒畅,啊,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呢。
经过一上午辛苦的编程调试以及开会沟通,好累啊!中午了,我打算出门买杯咖啡散散心,休息一下。当我走进星巴克的时候:“这么多人啊”,就在我感觉心情烦躁的时候,收到了下面这样的一条通知。
真好,可以手机点餐,而且还能打折!我于是顺势点开推送通知,用手机完成了点餐,免去排队之苦。回到公司,继续工作了一会儿,很快到了下班的时间。这时,手机又收到了一条通知。
哦,是谷歌地图啊。于是我点开了谷歌地图App,查看了一下实时路况,还真挺堵的。于是,我打算等会儿晚点再回去。几个小时之后的晚上,我终于到家啦,迎来了一天的休息时间!在我看剧的时候,手机又再次收到了一个通知。
哇,这是我之前查的假期出行的机票,价格终于降低了。我赶紧点开购票App,快速地完成了购买。接着,我又看了一会儿剧,看到兴奋得忘记了时间,这时又收到了一条通知。
这是运动手环App,根据我的历史身体情况,智能地给我推荐睡觉时间。点开App,看了一下今天的运动统计之后,我就乖乖听话上床睡觉去了。真是美好的一天呀!
回想一下这一天,自然会无视大部分手机推送通知的我,还是和5 个推送展开了欢快的交互。所以你看,移动推送功能其实是可以打磨得很好的,让用户很满意的。那这些对用户友好的推送有什么共同点呢?答案就是:对我有用。
个性化的有用推送
“对我有用”这四个字,可以分成两个要点,“对我”和“有用”。“对我”指的是,这条推送通知是针对我这个具体用户,个性化定制而专门生成的。这些手机应用,利用我的时间信息、听歌偏好、地理位置、订票记录甚至健康信息,为我生成了一条条独一无二的推送。
为什么“个性化”推送会得到我的注意呢?为什么和其他“通知海”里面的消息比,“个性化”的推送更好呢?这背后,其实还有心理学的作用。那就是“鸡尾酒会效应”(Cocktail PartyEffect)。它指的是,在一个嘈杂的宴会中,音乐声、交谈声此起彼伏。可无论环境怎样吵闹,如果有人喊出你的名字,你还是会注意到这个声音。从生理学来讲,这可能是人的大脑构造决定的,人对与自己有关的外界刺激,因为熟悉,会有格外的敏感度,一旦出现,就能立即引起自身的注意。
“个性化”推送通知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行业大数据的支持。据统计机构Leanplum 对美国推送通知的大数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发现。
对同样约为1 亿条的推送量的通知打开率的区别。“非个性化+ 群发”:仅有1% 的通知打开率。“个性化 + 点发”:获得高达8% 的打开率!
有时候,仅仅做到了高质量的个性化推送可能还不够。一个好的推送,不仅对质量有要求,对数量也有要求。心理学的“阈值理论”指出,人对同一种刺激的兴奋程度,会随着刺激频率增加而降低,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新厌旧”。一道菜再好吃,吃得多了也就腻了。这可能是人性使然。所以,一个App 还真的不能发送特别多的推送通知,否则人们就会不喜欢。那么,这个阈值是多少呢?
根据美国大数据统计机构Localytics 在2015 年的大规模调查,我们有如下的一些数据。通知打开率随着每周发布通知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当每周只发一条通知时,打开率高达12%,而发布10 条时,打开率会减少一半。
可见,用户对通知的敏感度确实在降低。你可能觉得,虽然会降低,可这不是还有一定打开率的吗?蚊子再小也是肉,我就是要无限地发通知。可是别忘了,用户是可以“用脚投票”的。他们可以禁止App 的推送功能,甚至,直接删除App。
那么,发送多少次算是合理的呢?据2018 年1 月发布的最新全美移动端推送调查显示,如果每周发布2~5 条推送通知,大部分用户会把App的推送功能禁止。
如果每周发布达到6~10 条,大部分用户将会直接把App卸载。
但如果只发一条,90% 以上的人都可以忍受,不删除也不会禁止推送。因此,每周发布一条通知是最佳的策略!
上面两个统计图,还揭示了一个事实。相比2015 年,2017 年的时候,大家对推送的容忍度都普遍提升了。作为一个正态分布来看,均值的高峰在向数轴的右侧移动。看来,广大用户小伙伴们,是在各种App 推送通知的狂轰滥炸下逐渐放弃了。
更进一步
根据行为设计学,“移动端推送”其实十分特别,这是目前人类可以广泛利用的、非常好的时效性人机交互渠道。但是,又由于用户的敏感性,产品团队是绝对不该采取滥发策略的,否则用户会禁止推送,甚至删除App,这样,推送的价值就会被白白浪费,非常可惜。上面例子里提到的App 都有搭建专门的智能通知系统。系统不仅会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个性化生成通知,还可以预测用户对通知的敏感度,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数量发送给最需要的用户,以保证满意度和效果之间的完美平衡。
下面,我们来实战一下。如果你是苹果公司,想促销新款iPad,你有两种发送通知的方案。
1. 增加购买意愿:发送通知给几乎所有人,尤其是对新iPad 还不了解的人,打开通知后是酷炫的介绍视频。
2. 简化购买流程:发送通知给35 万已经对新iPad 感兴趣的人,如那些已经在苹果官网查看过新版iPad 信息的人。打开通知之后,将会是一个购买链接。
这时,你应该选哪个呢?
我建议选用第二个方案。因为第一个方案不是个性化的推送,并且对用户没有切实的用处。同时,还会浪费掉宝贵的推送机会,消耗用户的忍耐度。而第二种方法就会好很多,这是根据用户历史行为生成的个性化推送,而且简化了用户的购物流程。
总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好的推送通知,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随叫随到,也可以在你不需要的时候绝不打扰。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