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二木
今天我给你带来了一些PPT经验之谈,
ONE —
「 怎么让PPT更惊艳? 」
你能在这两个作品中找到不一样的地方吗?
我猜大部分人肯定找不到,哈哈没关系,我们继续往下说,一些同学刚入门PPT的时候,错误的理解为:
「 用一样的背景图才能做好一套PPT 」
所以就出现了这种通篇下来都是一张背景图的PPT,几页重复还好,但是所有都一样的背景,真的很容易审美疲劳。
为了刺激观众的兴奋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巧,「 让每一页PPT,都是新鲜的页面 」
例如我在以往的设计中是怎么做的呢?
套路01
过渡页深底,内页浅底
这个套路,并没有教你怎么设计出一页PPT,但运用起来确实非常赞,
深底跟浅底交叉使用,不仅能让观众感知到已经切换到下一part了,还能刺激观众的感官。
反过来讲,过渡页浅底,内容页深底一样有这种效果。
套路02
跳跃的视觉焦点
下图的反面案例中,每一页PPT不仅长得差不多,视觉焦点也是基本都在画面中间,
不同页面之间,视线的跳跃幅度就不大,基本看着中间就行了,于是发现这个问题之后,一些需要跳跃性大的PPT,我都刻意的让视觉焦点不保持在同一个地方。
套路02的内容比较抽象,总的来说我在设计这些模板的时候,思考的是同样的问题:
「 我要怎么让每一页PPT都不一样」
TWO —
「 过于形式化的设计 」
运用大量的素材去堆砌页面,形成所谓的设计风格,但却会出现一个特别大的问题:过于形式化。
形式化的问题也非常明显,装饰做的非常精美,给内容留的位置非常少。
很多人喜欢用边框框住内容,挤扁了内容空间,却留了大量的画面空白。
不妨试一下去掉边框,你会发现画面立马变得饱满很多。
这也是在设计&内容之间没理解清楚,
「 设计是为内容而服务 」
如果想要避免形式化的设计,还要确认内容是否可清晰阅读
例如这一页PPT
倘若不叠加背景蒙版,不给背景去色,便是这个模样
这样看来似乎并没有多大问题,内容也可以识别,但对于真正的内容Par.1来说,后者显得背景有点抢人视线。
我们都喜欢看before&after的案例,
从一页纯文案的设计,演变到非常精美的PPT,
从演变中学习。
那有没有试过先看好的再看差的?
你会发现,那些不好的细节会被立马放大。
再来看个例子,仔细看这一页,
它原稿是这样的
(早些时间给wind优化的案例)
是不是心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时候除了惊讶,你应该发挥自己的小脑筋,看看画面缺失了什么导致这种问题。
仔细体会,这跟正常拆解分析的思考流程恰好是反过来的。
THREE —
「 克制的配色 」
坦诚来说我并不是配色很厉害的人,到现在还记不住邻近色对比色之外的色彩术语,所以我在设计中的用色,就显得非常克制:
橙黑
蓝黄
金红
红黄黑
上面的作品用色,基本不会超过三种,
然后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作品的配色,用的都是同样的套路:
但是哪怕两种颜色,很多人也容易搭配成杂乱的画面,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也很简单,
「 配色比例不合理 」
正确的配色比例可以参考:
我们来试一下这个比例怎么用,找张产品图写些文案,
拿到图和文案,动手设计前先思考配色以及大体调性如何,于是我找了一张这样的参考,
参考这个排版可以简单梳理成这样,
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个橙色背景有点深不太合适,怎么办?
这时候我会去产品本身找设计联想(加强设计元素间的关联性),发现产品的外形属于曲线类的,那我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外形?于是得出优化版:
现在可以发现,我已经给画面添加了主题色了,接着为了避免使用太多配色,
我采用了同颜色的不同深浅去丰富画面,
至此画面设计完成,如果要继续丰富,也可以再深化细节,
价格部分就是用的5%强调色(橙色的对比色)
这种配色比例,比单色要丰富的多,最后我们来看几个作品,留意一下他们的配色比例吧:
有意思的是,画面中带色彩的元素,都算画面包含的颜色,
例如下图人物的红色
你不能去忽视它,当它不符合配色比例时应当适当的调整优化它。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之谈,哪怕有一点能对你做PPT有帮助,都是我非常开心的事情。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一六视觉】,想了解更多,请移步。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