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职场上,大家都喜欢省事,你能帮对方省事,不仅利于更高效的协作,也能建立一段良好的上下游协作关系。尤其是开发这种极其耗费脑力的技术活儿~ 不过这种利他思维在职场上其实很容易被设计师忽略。
所以借着最近的几点感悟,和大家唠唠,设计师可以从哪些方向减少开发的工作量,从而让你们的协作更高效和谐。

切图压缩


 

之前听一位开发朋友抱怨过,每次从代码中停下来去压缩动辄几百K的切图就很烦。
切图压缩这活儿说实话并没有明确的分工,但我的观点是,设计师最好去主动承担这个杂活。毕竟是自己的产出,那就要为结果负责。这就好比厨子做菜,就需要根据顾客的喜好忌口做调整,为顾客负责,也为自己负责。
而且不到1min的时间,可以换来1次高效的协作和口碑,从投入产出比来看绝对是值的。
切图压缩推荐两个工具。
 

01.热门工具——TinyPng

这个工具大家都听过,无损、压缩率还贼高,png和jpg的压缩需求都能满足,可惜的是并不支持对接安卓时常用的webp格式。
地址:https://tinypng.com/

02.冷门宝藏——Squoosh

谷歌18年开发的在线工具,国内非常冷门,但是功能强得一批。
讲几个我觉得很牛批的地方:
1.可视化参数调节
和传统压缩工具的黑盒逻辑不同,squoosh提供全面可视化的参数,你可以通过参数的自由调节来不断得调整体积。
2.全程对比
squoosh不像传统的压缩工具那样,下载后才能看到图片。它可以一边调节参数一边观看原图对比,充分给予了用户权利来在清晰度和体积之间做平衡,避免压缩了99%后发现图片糊得像坨屎。
3.支持webp
对接安卓客户端开发时,绝大多数情况都需要webp格式。网上支持webp压缩的要么收费,要么导出的图片在开发侧无法正常显示。squoosh亲测没有问题!
4.支持格式转换
figma比较蛋疼的一点是,它不像sketch那样可以导出webp格式切图。而squoosh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它也支持转换成其他格式,比如MozJPEG和OxiPNG(分别对应了JPEG和PNG)
地址:https://squoosh.app/

色值转换(文末可领取转换代码表)


 

对接安卓开发时,需要给八位16进制色值。
比如#2958FF这个颜色,为100%,50%和10%的透明度时,在安卓开发侧对应的色值,就需要在前面加上两位代码来表示各自的透明度。
但问题是,很多自动标注软件仅支持显示六位十六进制和rgb色值,这就导致安卓开发需要自己转换。如果我们设计师额外标注好八位色值,就可以减少开发额外的工作量,也可以降低后续的沟通成本。
但是设计师怎么知道透明度对应什么代码呢?
早给你备好了,文末领取所有透明度对应的代码表。对着转换就行~

切图命名格式


 

很多老铁受一些文章的影响,觉得切图命名格式一定要遵循「场景_类别_功能_状态」的格式。
比如首页的默认态icon,格式就命名tabbar_icon_home_default@2x.png,
这样命名不是不行,而是没必要。因为到了开发那边,他还是会按自己习惯改的。而且搞这么复杂,反而提高了开发小哥的认知成本,降低效率。
最简单的方法,直接跑开发那边看对方是什么样的命名习惯,达成共识后按着这个格式来就行。

做可复用的设计


 

设计产出如果无法被复用,那就好像我们点外卖用的一次性碗筷,用完即扔。这种低效的产出对接到下游的开发后,也就导致开发小哥每次一有新样式或组件都得重写代码,导致代码冗余、无法复用。
所以,设计上尽量去做可复用的设计,形成规范甚至系统,很大程度上就能降低开发的重复工作量。
关于如何做可复用的设计,在这篇文章讲的很详细了,有兴趣的可以随时回看~
我就不信了,看了这篇文章你还不懂原子设计

不要改来改去


 

中途突然修改,这大概是开发最怕的一件事了,辛辛苦苦大半天,一改回到解放前。要说是什么样的体验,停电时发现做一半的设计稿忘保存,差不多就是这种体验。
所以,一旦定稿进入了开发环节,就不要再轻易得修改了。当成自己孩子一样去捍卫它,直到平安落地。
而关于如何捍卫你自己的设计稿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后面单独细讲~
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站内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由网站会员上传而来,UI社不具备此内容的版权。由于将本站资源用于商业用途而引起的纠纷,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合作!联系邮箱:Uishe#qq.com (请将[#]换成@)